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怀乡的胃——秋风中的张翰事件》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向以鲜  上传者:tomacc  日期:18-03-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怀乡的胃
——秋风中的张翰事件
向以鲜
    ①我们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会发现:数百年前或更为久远的时候,一次极为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为渴望而带来的轻微痉挛,这比蝴蝶翅膀的煽动更为微妙的颤栗,也会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溅起无数灵感的风浪。比如东晋时代的张翰吧,他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偶然的梦想和叹息,竟在他之后的千百年来的漫长时间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响:几种简单的江南菜肴和秋风中的淡薄情绪,便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色彩的历史事件,而且这个事件是如此拥有动人的生命力,几乎是带着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
    ②张翰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张翰像大多数魏晋名流一样,性格放任不拘,他偶然遇上了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便与他一起到了洛阳,张翰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王冏的赏识,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时的齐王势力如日中天,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但是张翰却对老乡顾荣(彦先)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名声越大,他的风险也就越大,那时你想隐退也来不及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山林间的人,我已厌倦了官场生活,希望彦先也要三思啊。顾荣执其手,怆然说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饮三江水啊!
    ③张翰把自己的心思对知心友人顾荣说了之后,抬头向南望去,天空一片渺茫之色,飒飒的秋风吹了过来。张翰心中一动:秋天来了,故乡吴中的菰菜、莼莱和鲈鱼早该成熟了吧?用它们来烹饪的菰米饭、莼莱羹和鲈鱼脍,是多么鲜美啊!张翰似乎突然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真谛,感叹地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适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为了区区功名而远离故乡呢?于是张翰当机立断:回家。
    ④不久发生政治巨变,权倾一世的齐王下了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张翰的隐退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也有人问张翰,你这样任心自适,不求当世,难道你一点也不为自己身后留名着想吗?张翰答道:要身后之名还不如要身前一杯酒呢!张翰事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秋风、菰饭、莼羹、鲈鱼脍、思乡、适志、见机。这几个基本词汇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且绵远的。这几个看似平常的词语,因为张翰事件而慢慢显示出神秘的光芒。
    ⑤宋代的王贽在途经张翰老家吴江时写了这样一首诗:“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鲈鱼。”谓翰度时不可为,故飘然远去,实非为鲈也。如此说来,张翰见秋风起而想念家乡美味,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到了苏东坡那里,东坡对此则另有一番诠释:“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只为莼鲈也自贤。”苏东坡认为张翰是一个较为彻底的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机而退隐,即使仅仅为了莼鲈而弃官回家,这等洒脱与气度,也堪称大智者了。东坡把张翰的意境向上推了一层。
    ⑥如果仅仅是美食家的选择,那么张翰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断不会如此深远的。因此张翰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怀乡。故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海德格尔说:诗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们在考察张翰事件对后来者的影响之时,发现怀乡的力量如同闪电,时时照亮孤独的异乡人黑暗的天空。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客中感怀》中说:“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这月色中的孤寂情绪,以及在异乡对莼菜的回味,可说是中国文人一种较为典型的思乡场景。
    ⑦张翰事件的第三层含义则是见机与隐逸。这层含义可能是张翰事件中最为本质的层面。人们对自身所处之世无法把握之时,他们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有远见的目光,因为风云莫测的时代,可能随时潜伏着危险,恰如张翰所说的:乱世纷纷,祸难未已!在这样的时候,远见和隐逸几乎是人们保全自己的最为安全的方法了。因此张翰所渴望的几种江南菜肴,后来渐渐成为中国文人尤其是中国隐士的必备佳肴。如果要给中国隐士开一桌标准的菜谱的话,那大概是离不了莼羹、鲈脍、菰饭的,当然也应有张翰好友顾荣所想往的南山蕨和三江水。几种朴素的菜肴被赋予如此微妙的隐选的气质,我们再次品味之时,是否也有了异样的感觉?
    ⑧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中的“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汉宫春》中之“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⑨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人瓦雷里在《海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张翰和众多的中国文人所选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已启程。    (有删节)
4.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五段,王贽认为张翰归隐不是为了口食之娱,而是他能审时度势;苏轼则认为张翰归隐是因为想念家乡菜的味道。
    B.作者先详写了张翰事件的来龙去脉,为下文一层层剖析张翰事件的含义与影响作铺垫,结尾照应题目及开篇,文章结构严谨。
    C.这篇文章有学者式的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识见深远;有诗人般的语言,行文生动,风格典雅。
    D.这是一篇文化散文,作者从张翰因怀念家乡的菜肴而归隐的事件写起,进而深入挖掘,揭示出张翰事件的深层意义。
5.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独特,请简要赏析。(5分)
6.结合全文分析,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的深远影响有哪些。(6分)
 
 
答案:
4.B.苏轼认为他归隐是真正看透了浮世。
5.(1)比喻:用长河来比喻历史,用风浪比喻灵感,语言生动形象;
(2)比较:用感喟和痉挛与蝴蝶翅膀的扇动相比较,说明颤栗的微妙;
(3)用典:用“蝴蝶效应”的典故写出了张翰事件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每条两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1)体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怀乡情感,孤独的异乡人时时怀有乡愁,家乡美味的吸引力其实是乡愁的体现;
(2)体现中国文人的见机与隐逸,当对所处之世无法把握时,他们会选择辞官和归隐,这成为他们保全自己的最安全的方法;
(3)引起文人的共鸣,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如辛弃疾就深受张翰事件的影响,在许多诗词里运用了这一典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心灵的呼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陈启文《麒麟的舞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娟《森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克·吐温《修表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西蒙《不一样的鞋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瓦·弗洛特《头条新闻》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亚·格林《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昌《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肖建国《爷父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练建安《药砚》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