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05年高中招生、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15  | 
 
 
 湖北省随州市2005年高中招生、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座位号填准考证号最末两位数。 
   3.本卷直接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上答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心旷神怡(ti) 
   B.绽(dìng)出 打折(zhē)了腿 怪癖(pì) 
   C.嗟(jiē) 偃(yǎn)旗息鼓 揆(kuí)情度理 
   D.阴晦(huí) 惘(wǎn)然 一蹶(jué)不振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出心裁 惟妙惟肖 嶙峋 肆虐 
   B.旦夕祸福 变幻莫测 游弋 逶迤 
   C.根深帝固 油光可签 极取 推敲 
   D.戛然而止 深恶痛疾 诘责 匿名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园里的花开得很旺,姹紫嫣红,满园芬芳。 
   B.刘老师讲课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 
   C.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暴行,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D.在中考誓师大会上,李明信口雌黄地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B.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C.“随州是神农故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创业的理想之地。”叶总在随州市2004年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大会上动情地说。 
   D.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州成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市委希望画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厂企业社区为全市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B.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登陆随州主干道。 
   C.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之一。 
   D.老师经常讲:中考是人生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迈好。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D.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7.古诗名句默写填空。(6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某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语文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8.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相关问题。(4分) 
   新华社6月1日电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1日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说,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的相关工作已经开始。这对大熊猫一旦确定后,我们将公开为大熊猫征名,按照以往习惯,大熊猫将采取双名制,即乳名和大名,均为两个汉字,在大陆征集乳名,在台湾征集大名。 
   ①根据提供的消息提取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2分) 
    
   ②你有兴趣为这对赠台大熊猫取名吗?试一试。(2分) 
   雌熊猫 雄熊猫 
   乳名  
   大名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9—13题。(12分)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②去( )国怀乡 
   ③把( )酒临风 ④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10.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句:  
   11.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 
   一是 ; 
   二是 。 
   12.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3.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 
    
   (二)阅读《神秘的海啸》,完成14—17题。(10分) 
   神秘的海啸 
   科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14.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 及减灾研究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3分) 
   15.引发海啸的原因是: 。(2分) 
   16.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3分) 
    
   17.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分) 
    
   (三)阅读《寂寞女儿心》,完成18—22题。(14分) 
   寂寞女儿心 
   ⑴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⑵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分至少跟我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⑶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⑷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荣辱不惊”啊。 
   ⑸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⑹走至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俊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⑺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所以只好无奈地接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⑻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躲了,看它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⑼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⑽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60分,照样勃然大怒。 
   ⑾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件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呢? 
   ⑿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在雨中奔跑。 
   18.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事的主要内容。(3分) 
    
   19.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⑺自然段中“借题发挥”一词。(3分) 
    
   20.第⑽⑾⑿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21.文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你,也许是你身边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思考,想对老师、家长倾诉倾诉,沟通沟通。那就请你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句话。(不超过30字)(3分) 
    
    
   2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示例,在原文中,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批注。(2分) 
    
   (四)阅读《读“死”书与读“活”书》,完成23—27题。(12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23.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2分)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5.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2分) 
    
   26.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2分) 
    
   27.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0字左右)(3分) 
    
    
    
    
   第三部分(50分) 
   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惚。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2分) 
   1.C(2分) 2.C(2分) 3.D(2分) 4.B(2分) 5.D(2分) 6.A(2分) 7.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2分) ②病树前头万木春(2分)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分) 8.①“赠台大熊猫公开征名”或“征集赠台大熊猫名字”。 ②略(a.名称必须两个汉字;b.有一定象征意义。缺a和无赠送对象,无“征名”字样不给分,其他可酌情给分,取名对一个给0.5分,计分。) 
   二、(48分) 
   (一)(12分)9.①同“俱”,全,皆。(只作一种解释,亦不扣分) ②离开。 ③持、执(端、拿)。 ④因(因为)。(2分) 10.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11.遭遇阴暗凄凉的景象而心生悲凉 看到清明亮丽的景物而其喜洋洋。(意近即可)(2分) 12.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13.示例: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名言不类似的不给分;写出的名言与范氏类似,但人物不匹配的,给1分;写出的名言与原作稍有出入,但仍符合原作大意的,不扣分) 
   (二)(10分)14.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巨大危害(符合文意即可)(3分) 15.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天体撞击等。(包括“海底”及“地震”等三项共四个答题要点)(2分) 16.如果看到海岸出现异常的涨潮或退潮现象,并听到与通常波涛声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就应该迅速逃离海岸。(3分,异常的涨、退潮及频率很低的波涛吼声为三个答题要点) 17.示例:“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使读者对“海啸”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认识。(2分,如果把示例中的例子作为“下定义”的方法来认识,亦不扣分)  
   (三)(14分)18.叙述了女儿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而落落寡欢并借雨排遣的情形。(抓住了女儿落落寡欢,借雨排遣即可)。(3分) 19.“借题发挥”中“借题”指借雨中奔跑之行为,“发挥”是指排遣自己内心的郁闷。(3分) 20.议论。(1分)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中心,或揭示了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2分) 21.一是注意沟通的对象(1分),二是说话得体(1分),内容不离文意(1分)。如果强调“无为而治”让学生自由发展,不要人为地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则奖励1分 22.略 
   (四)(12分)23.①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1分) ②读“活”书,是指读书要侧重联系实际,活学活用。(1分)(也可用原文回答) 24.可用原文第⑵自然段中句子“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死’书……后读‘活’书”,也可以概括为“先读‘死’书,后读‘活’书”。(3分) 25.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强化和论证。(1分) ②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6.能理解为“‘死’,‘活’之间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或“‘死’是基础,‘活’是一种提高”均可(意思相近也可给分)(2分) 27.言之有理即可(3分)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